(2020年 一起渴慕親近神) (圖片借用)
12/11忠勇靈修 列王紀下第24章
■靈修筆記
1. 國際情勢
A. 亞述:
-- 1.主前612年,首都尼尼微被攻陷,亞述烏巴列王兵敗,逃至哈蘭。
-- 2.主前610年,巴比倫再將殘軍逐出哈蘭,亞述西遷,並向埃及求救。
-- 3.主前609年,亞述殘軍逃至迦基米施,埃及王法老尼哥率軍援助。
-- 4.主前605年,巴比倫大軍攻陷迦基米施,亞述滅亡。
B. 巴比倫:
-- 1.主前625年,尼布甲尼撒的父親拿布波拉撒,建立新巴比倫帝國(主前625-605)。
-- 2.主前612年,拿布波拉撒與瑪代聯軍,攻陷亞述首都尼尼微城。
-- 3.主前609年,巴比倫在迦基米施,遇到埃及王法老尼哥的軍隊。
-- 4.主前605年初,拿布波拉撒臥病,兒子尼布甲尼撒率軍擊敗埃及,得到哈馬地區(叙利亞),成爲霸權。
-- 5.戰後,尼布甲尼撒將各國菁英安置在巴比倫。各城被迫交出優秀青年,其中來自耶路撒冷的有但以理和三友—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但1:1)。
-- 6.主前605年8月,拿布波拉撒死,尼布甲尼撒正式繼位。
-- 7.主前604年,叙利亞和巴勒斯坦一帶的君王,都朝見尼布甲尼撒,並向他進貢。
C. 埃及:
-- 1.主前609年,埃及王法老尼哥率軍援助亞述時,殺猶大王約西亞(代下35:20-24)。
-- 2.主前609年,控制猶大,廢王(約哈斯)、立王(約雅敬),並向埃及進貢。
-- 3.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打敗法老尼哥,暫時讓出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控制權。
「巴比倫王將埃及王所管之地,從埃及小河直到幼發拉底河都奪去」(7)。
2. 南—約雅敬
A. 家族:約西亞的兒子:長子約哈難、次子約雅敬、三子西底家、四子沙龍(約哈斯)(代上3:15)。
B. 登基:25歲登基,作王11年,是個壞王(王下23:36-37)。(主前609-598年)
C. 受控制:
-- 1.主前609-605年,向埃及進貢(王下23:35)。
-- 2.主前604-601年,「約雅敬第4年」開始改臣服巴比倫,並進貢(耶46:2)。
-- 3.主前601年,約雅敬第8年,巴比倫試圖乘勝侵略埃及,為力守的埃及打退,元氣大傷。
巴比倫國內發生叛變,尼布甲尼撒撤軍回國,重新部署。
「約雅敬服事他三年,然後背叛他」(1)。主前601年,約雅敬覺得有機可趁,遂倚賴埃及而背叛巴比倫。
約雅敬不理會先知耶利米的警告,起而背叛巴比倫(耶27:9-11)。
-- 4.主前600-599年,巴比倫花兩年時間重整軍隊,並準備對約雅敬的背叛給予懲罰。
-- 5.主前598年,約雅敬第11年,巴比倫聯軍壓境,「迦勒底軍、亞蘭軍、摩押軍,和亞捫人的軍」來攻擊約雅敬(2)。
3. 悲慘結局
A. 原因:神對猶大施行懲罰。
-- 「耶和華使…軍來攻擊約雅敬,毀滅猶大」(2),「這禍臨到猶大人,誠然是耶和華所命的」(3),都出於神的旨意。
--「正如耶和華藉他僕人眾先知所說的」(2),並透過先知預言警告。
--「要將他們從自己面前趕出,是因瑪拿西所犯的一切罪,又因他流無辜人的血,充滿了耶路撒冷,耶和華決不肯赦免」(3-4),一切要歸咎於猶大(尤其是瑪拿西)所犯的罪。
B. 結局:
-- 1.主前598年,約雅敬第11年,巴比倫聯軍壓境,攻陷耶路撒冷。
-- 2.「用銅鍊鎖著他,要將他帶到巴比倫去」(代下36:6),約雅敬被擄至巴比倫。
-- 3.「尼布甲尼撒又將耶和華殿裏的器皿帶到巴比倫,放在他神的廟裏(或譯:自己的宮裏)」(代下36:7),聖殿的器皿被奪走。(11,這次尼布甲尼撒派軍,但未親征)
C. 繼位:約雅敬死後,他兒子約雅斤繼位(6)。
D. 先知:哈巴谷宣講神要藉巴比倫審判猶大(哈1:6,2:4-6)。
4. 南—約雅斤
A. 猶大諸王:
羅波安(17)—亞比央(3)—亞撒(41)—約沙法(25)—約蘭(8)—亞哈謝(1)—亞他利雅(6)—約阿施(40)—亞瑪謝(29年)—烏西雅(52)—約坦(16)—亞哈斯(16)—希西家(29)—瑪拿西(55)—亞捫(2)—約西亞(31)—約哈斯(3月)—約雅敬(11)—約雅斤(3月)。
B. 登基:18歲登基(代下36:9,年8歲),作王3個月(8)(代下指出作王3個月又10天)。(主前598-597年)
C. 名字:約雅斤又名耶哥尼雅(代上3:16;斯2:6;耶24:1;太1:11),或哥尼雅(耶22:24、37:1)。
D. 母親:尼護施他,是耶路撒冷人以利拿單的女兒(8)。
E. 評語:「約雅斤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父親一切所行的」(9),是個壞王。
5. 國王親征
A. 圍城:約雅斤在位100天,大部份時間都受制於巴比倫,對耶路撒冷圍攻(10)。
B. 親征:「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就親自來了」(11)。
C. 時間:「那時是巴比倫王第八年」(12),尼布甲尼撒於605年繼位,第八年應是主前598年。
-- 主前598年12月,尼布甲尼撒親征,同一個月內約雅敬過世。
-- 主前597年3月15日,大軍壓境,佔領耶路撒冷,約雅斤投降被捕(12)。(巴比倫年鑒也有猶大被擄的記錄)
D. 投降:「猶大王約雅斤和他母親、臣僕、首領、太監一同出城,投降巴比倫王」(12)。
6. 擄至異邦
A. 擄掠寶物:「巴比倫王將耶和華殿和王宮裏的寶物都拿去了」(13)。
B. 毀壞聖器:「將以色列王所羅門所造耶和華殿裏的金器都毀壞了」(13)。
-- 將較大的金器打碎,以便携帶(王下25:13)。
-- 不過,並沒有全帶走(王下25:13-15,耶27:19-20)。
C. 百姓被擄:
-- 「將耶路撒冷的眾民和眾首領,並所有大能的勇士,共一萬人,連一切木匠、鐵匠都擄了去」(14)。
-- 「將約雅斤和王母、后妃、太監,與國中的大官…都擄去」(15)
-- 「又將一切勇士七千人和木匠、鐵匠一千人,都是能上陣的勇士,全擄去」(16)。
-- 將王室(約雅斤、王母、後妃、太監)、領袖(官員、首領、勇士)、專業人士(木匠、鐵匠)、百姓,都擄去。
-- 以西結(結1:1-3)和末底改(斯2:6),也被擄。(把有能力或組織叛亂的人都帶走)
D. 留下窮人
-- 「除了國中極貧窮的人以外、沒有剩下的」(14)。
7. 神的恩手 (王下25:27-30)
A. 預言應驗:先知耶利米說「他後裔中再無一人得亨通,能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猶大」(耶22:24-30)。
B. 歷史證據:
--巴比倫泥版證明:約雅斤住在巴比倫,他的家庭和五個兒子,得到油及穀的供應。
--巴比倫的石碑:以未米羅達,改變父親尼布甲尼撒的政策,以寬大對待約雅斤,釋放他出監(王下25:27)。
C. 地位提升:
-- 時間:「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後37年,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元年…」(王下25:27),主後562年,尼布甲尼撒過世,他兒子以未米羅達繼位。
-- 釋放:「使猶大王約雅斤抬頭,提他出監」(王下25:27),抬頭指復原、得釋放。
-- 提升:「對他說恩言,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在巴比倫眾王的位」(王下25:28),說恩言使他得安慰、被提升。
D. 供應無虞:
-- 「他終身常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王賜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賜他一分,終身都是這樣」(王下25:29-30),給約雅斤地位尊榮和物質享受。
8. 全書結束 (王下25:27-30)
A. 黑暗:列王紀歷史,以猶大國滅亡做結束。(黑暗、痛苦、悲傷…)
-- 末代皇帝西底家的命運:「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銅鍊鎖著他,帶到巴比倫去」(王下25:7)。
-- 「我必帶他到迦勒底人之地的巴比倫;他雖死在那裏,卻看不見那地」(結12:13)。
B. 曙光:最後畫面「巴比倫王恩待約雅斤」,上帝掌權保守大衛的後裔沒有斷絕。
C. 希望:猶大雖亡,仍有復興的希望。即使淪落巴比倫,神仍保護看顧。
D. 救恩:大衛後裔、彌賽亞的應許,由被擄的約雅斤傳承(太1:12耶哥尼雅即約雅斤)。
E. 作者:猶太傳統認為耶利米是列王紀的作者。
9. 南—西底家
A. 順序:羅波安(17)—亞比央(3)—亞撒(41)—約沙法(25)—約蘭(8)—亞哈謝(1)—亞他利雅(6)—約阿施(40)—亞瑪謝(29年)—烏西雅(52)—約坦(16)—亞哈斯(16)—希西家(29)—瑪拿西(55)—亞捫(2)—約西亞(31)—約哈斯(3月)—約雅敬(11)—約雅斤(3月)—西底家(11)。
B. 登基:21歲登基,作王11年(18)。(主前597-586年)
C. 名字:「巴比倫王立約雅斤的叔叔瑪探雅代替他作王,給瑪探雅改名叫西底家」(17)。
D. 母親:哈慕她,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兒(18)。(是約哈斯王的胞兄)
E. 評語:是個壞王。
-- 「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是照約雅敬一切所行的」(19)。
-- 「先知耶利米以耶和華的話勸他,他仍不在耶利米面前自卑」(代下36:12)。
F. 結局:「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在耶路撒冷和猶大發作,以致將人民從自己面前趕出」(20)。
10. 內憂外患
A. 才能之士被擄:巴比倫王抓走王室、官員、領袖、將領、專才等,留下貧窮沒有才幹的人。
B. 不被尊重認同:西底家是巴比倫王所立,並不被百姓認同,國內無法團結合一。
C. 强烈份子主導:身邊參謀極力慫恿背叛巴比倫,逼西底家向埃及求援,西底家受擺佈。
D. 假先知的誤導:假先知宣告說,神已經粉碎巴比倫的軛。在兩年內,猶大被擄的百姓要歸回(耶28:2-4)。
E. 不聽從真先知:耶利米駁斥假先知的虛假,並力勸百姓順服巴比倫管轄(耶27:1-22)。
F. 巴比倫的威脅:此時,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自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
■回應
神阿,願您在紛亂不安的年代,賜下真光,帶來真平安。奉主耶穌的名求,阿門。
12/11忠勇靈修 列王紀下第24章
■靈修筆記
1. 國際情勢
A. 亞述:
-- 1.主前612年,首都尼尼微被攻陷,亞述烏巴列王兵敗,逃至哈蘭。
-- 2.主前610年,巴比倫再將殘軍逐出哈蘭,亞述西遷,並向埃及求救。
-- 3.主前609年,亞述殘軍逃至迦基米施,埃及王法老尼哥率軍援助。
-- 4.主前605年,巴比倫大軍攻陷迦基米施,亞述滅亡。
B. 巴比倫:
-- 1.主前625年,尼布甲尼撒的父親拿布波拉撒,建立新巴比倫帝國(主前625-605)。
-- 2.主前612年,拿布波拉撒與瑪代聯軍,攻陷亞述首都尼尼微城。
-- 3.主前609年,巴比倫在迦基米施,遇到埃及王法老尼哥的軍隊。
-- 4.主前605年初,拿布波拉撒臥病,兒子尼布甲尼撒率軍擊敗埃及,得到哈馬地區(叙利亞),成爲霸權。
-- 5.戰後,尼布甲尼撒將各國菁英安置在巴比倫。各城被迫交出優秀青年,其中來自耶路撒冷的有但以理和三友—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但1:1)。
-- 6.主前605年8月,拿布波拉撒死,尼布甲尼撒正式繼位。
-- 7.主前604年,叙利亞和巴勒斯坦一帶的君王,都朝見尼布甲尼撒,並向他進貢。
C. 埃及:
-- 1.主前609年,埃及王法老尼哥率軍援助亞述時,殺猶大王約西亞(代下35:20-24)。
-- 2.主前609年,控制猶大,廢王(約哈斯)、立王(約雅敬),並向埃及進貢。
-- 3.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打敗法老尼哥,暫時讓出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控制權。
「巴比倫王將埃及王所管之地,從埃及小河直到幼發拉底河都奪去」(7)。
A. 家族:約西亞的兒子:長子約哈難、次子約雅敬、三子西底家、四子沙龍(約哈斯)(代上3:15)。
B. 登基:25歲登基,作王11年,是個壞王(王下23:36-37)。(主前609-598年)
-- 1.主前609-605年,向埃及進貢(王下23:35)。
-- 2.主前604-601年,「約雅敬第4年」開始改臣服巴比倫,並進貢(耶46:2)。
-- 3.主前601年,約雅敬第8年,巴比倫試圖乘勝侵略埃及,為力守的埃及打退,元氣大傷。
巴比倫國內發生叛變,尼布甲尼撒撤軍回國,重新部署。
「約雅敬服事他三年,然後背叛他」(1)。主前601年,約雅敬覺得有機可趁,遂倚賴埃及而背叛巴比倫。
約雅敬不理會先知耶利米的警告,起而背叛巴比倫(耶27:9-11)。
-- 4.主前600-599年,巴比倫花兩年時間重整軍隊,並準備對約雅敬的背叛給予懲罰。
-- 5.主前598年,約雅敬第11年,巴比倫聯軍壓境,「迦勒底軍、亞蘭軍、摩押軍,和亞捫人的軍」來攻擊約雅敬(2)。
A. 原因:神對猶大施行懲罰。
-- 「耶和華使…軍來攻擊約雅敬,毀滅猶大」(2),「這禍臨到猶大人,誠然是耶和華所命的」(3),都出於神的旨意。
--「正如耶和華藉他僕人眾先知所說的」(2),並透過先知預言警告。
--「要將他們從自己面前趕出,是因瑪拿西所犯的一切罪,又因他流無辜人的血,充滿了耶路撒冷,耶和華決不肯赦免」(3-4),一切要歸咎於猶大(尤其是瑪拿西)所犯的罪。
B. 結局:
-- 1.主前598年,約雅敬第11年,巴比倫聯軍壓境,攻陷耶路撒冷。
-- 2.「用銅鍊鎖著他,要將他帶到巴比倫去」(代下36:6),約雅敬被擄至巴比倫。
-- 3.「尼布甲尼撒又將耶和華殿裏的器皿帶到巴比倫,放在他神的廟裏(或譯:自己的宮裏)」(代下36:7),聖殿的器皿被奪走。(11,這次尼布甲尼撒派軍,但未親征)
D. 先知:哈巴谷宣講神要藉巴比倫審判猶大(哈1:6,2:4-6)。
A. 猶大諸王:
羅波安(17)—亞比央(3)—亞撒(41)—約沙法(25)—約蘭(8)—亞哈謝(1)—亞他利雅(6)—約阿施(40)—亞瑪謝(29年)—烏西雅(52)—約坦(16)—亞哈斯(16)—希西家(29)—瑪拿西(55)—亞捫(2)—約西亞(31)—約哈斯(3月)—約雅敬(11)—約雅斤(3月)。
B. 登基:18歲登基(代下36:9,年8歲),作王3個月(8)(代下指出作王3個月又10天)。(主前598-597年)
D. 母親:尼護施他,是耶路撒冷人以利拿單的女兒(8)。
E. 評語:「約雅斤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父親一切所行的」(9),是個壞王。
A. 圍城:約雅斤在位100天,大部份時間都受制於巴比倫,對耶路撒冷圍攻(10)。
B. 親征:「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就親自來了」(11)。
C. 時間:「那時是巴比倫王第八年」(12),尼布甲尼撒於605年繼位,第八年應是主前598年。
-- 主前598年12月,尼布甲尼撒親征,同一個月內約雅敬過世。
-- 主前597年3月15日,大軍壓境,佔領耶路撒冷,約雅斤投降被捕(12)。(巴比倫年鑒也有猶大被擄的記錄)
D. 投降:「猶大王約雅斤和他母親、臣僕、首領、太監一同出城,投降巴比倫王」(12)。
A. 擄掠寶物:「巴比倫王將耶和華殿和王宮裏的寶物都拿去了」(13)。
B. 毀壞聖器:「將以色列王所羅門所造耶和華殿裏的金器都毀壞了」(13)。
-- 將較大的金器打碎,以便携帶(王下25:13)。
-- 不過,並沒有全帶走(王下25:13-15,耶27:19-20)。
C. 百姓被擄:
-- 「將耶路撒冷的眾民和眾首領,並所有大能的勇士,共一萬人,連一切木匠、鐵匠都擄了去」(14)。
-- 「將約雅斤和王母、后妃、太監,與國中的大官…都擄去」(15)
-- 將王室(約雅斤、王母、後妃、太監)、領袖(官員、首領、勇士)、專業人士(木匠、鐵匠)、百姓,都擄去。
-- 以西結(結1:1-3)和末底改(斯2:6),也被擄。(把有能力或組織叛亂的人都帶走)
-- 「除了國中極貧窮的人以外、沒有剩下的」(14)。
B. 歷史證據:
--巴比倫泥版證明:約雅斤住在巴比倫,他的家庭和五個兒子,得到油及穀的供應。
--巴比倫的石碑:以未米羅達,改變父親尼布甲尼撒的政策,以寬大對待約雅斤,釋放他出監(王下25:27)。
C. 地位提升:
-- 時間:「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後37年,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元年…」(王下25:27),主後562年,尼布甲尼撒過世,他兒子以未米羅達繼位。
-- 釋放:「使猶大王約雅斤抬頭,提他出監」(王下25:27),抬頭指復原、得釋放。
-- 提升:「對他說恩言,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在巴比倫眾王的位」(王下25:28),說恩言使他得安慰、被提升。
D. 供應無虞:
-- 「他終身常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王賜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賜他一分,終身都是這樣」(王下25:29-30),給約雅斤地位尊榮和物質享受。
-- 「我必帶他到迦勒底人之地的巴比倫;他雖死在那裏,卻看不見那地」(結12:13)。
B. 曙光:最後畫面「巴比倫王恩待約雅斤」,上帝掌權保守大衛的後裔沒有斷絕。
C. 希望:猶大雖亡,仍有復興的希望。即使淪落巴比倫,神仍保護看顧。
D. 救恩:大衛後裔、彌賽亞的應許,由被擄的約雅斤傳承(太1:12耶哥尼雅即約雅斤)。
E. 作者:猶太傳統認為耶利米是列王紀的作者。
A. 順序:羅波安(17)—亞比央(3)—亞撒(41)—約沙法(25)—約蘭(8)—亞哈謝(1)—亞他利雅(6)—約阿施(40)—亞瑪謝(29年)—烏西雅(52)—約坦(16)—亞哈斯(16)—希西家(29)—瑪拿西(55)—亞捫(2)—約西亞(31)—約哈斯(3月)—約雅敬(11)—約雅斤(3月)—西底家(11)。
B. 登基:21歲登基,作王11年(18)。(主前597-586年)
D. 母親:哈慕她,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兒(18)。(是約哈斯王的胞兄)
-- 「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是照約雅敬一切所行的」(19)。
-- 「先知耶利米以耶和華的話勸他,他仍不在耶利米面前自卑」(代下36:12)。
F. 結局:「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在耶路撒冷和猶大發作,以致將人民從自己面前趕出」(20)。
A. 才能之士被擄:巴比倫王抓走王室、官員、領袖、將領、專才等,留下貧窮沒有才幹的人。
B. 不被尊重認同:西底家是巴比倫王所立,並不被百姓認同,國內無法團結合一。
C. 强烈份子主導:身邊參謀極力慫恿背叛巴比倫,逼西底家向埃及求援,西底家受擺佈。
D. 假先知的誤導:假先知宣告說,神已經粉碎巴比倫的軛。在兩年內,猶大被擄的百姓要歸回(耶28:2-4)。
E. 不聽從真先知:耶利米駁斥假先知的虛假,並力勸百姓順服巴比倫管轄(耶27:1-22)。
F. 巴比倫的威脅:此時,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自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
神阿,願您在紛亂不安的年代,賜下真光,帶來真平安。奉主耶穌的名求,阿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