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一起渴慕親近神) (圖片借用)
02/22忠勇靈修 歷代志下第36章
■靈修筆記
1. 亞述滅亡
A. 主前612年,首都尼尼微被攻陷,亞述烏巴列王兵敗,逃至哈蘭。
B. 主前610年,巴比倫再將殘軍逐出哈蘭,亞述西遷,並向埃及求救。
C. 主前609年,亞述殘軍逃至迦基米施,埃及王法老尼哥率軍援助。
D. 主前605年,巴比倫大軍攻陷迦基米施,亞述滅亡。
A. 主前605年,巴比倫王拿布波拉撒死,尼布甲尼撒登基,滅亞述、敗埃及。
B. 主前604年,約雅敬第4年,叙利亞和巴勒斯坦、猶大,都臣服巴比倫並進貢。
C. 主前601年,巴比倫侵略埃及失敗,元氣大傷。約雅敬倚賴埃及,背叛巴比倫。
D. 主前598年,約雅敬第11年,巴比倫聯軍壓境,擄約雅敬至巴比倫。
E. 主前597年,尼布甲尼撒親征,擄走約雅斤等王室大臣數萬人,改立西底家作王。
F. 主前593年,西底家第4年,巴比倫發生叛亂,西底家不受反巴比倫勢力鼓動,表達忠誠(耶29:3、51:59)。
G. 主前588年,西底家第9年,埃及王法老合弗拉登基(耶44:30),威脅巴比倫(耶37:5、11)。西底家與埃及結盟,背叛巴比倫,導致尼布甲尼撒率兵包圍耶路撒冷(圍城一年半)。
H. 主前586年,西底家第11年,巴比倫王攻陷耶路撒冷,猶大滅亡。
A. 誰接?「約西亞的長子是約哈難,次子是約雅敬,三子是西底家,四子是沙龍」(代上3:15)。
B. 登基:約哈斯又名沙龍(耶22:11),年23歲登基,作王3個月(2),是約西亞的四子。(主前609年)
D. 評語:「約哈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王下23:32)。
E. 受制:埃及對猶大的控制(3-4,王下23:33-34)
(2)流亡外地:「埃及王在耶路撒冷廢了他」(3)。約哈斯作王僅三個月,埃及王法老尼哥北征歸來,不許他作王,將他放逐到哈馬地的利比拉(王下23:33)。
(3)徵收貢銀:銀子100他連得(3.75噸)和金子1他連得(34公斤)(3),繼位的約雅敬只能乖乖徵稅,向埃及納貢(王下23:35)。
(4)重立新王:埃及法老尼哥再立約西亞的次子以利雅敬(改名約雅敬)接續作王(4)。
(5)流放埃及:約哈斯再遭流放埃及(4),最終死在埃及(王下23:34)。
A. 二子:約西亞的長子約哈難、次子約雅敬、三子西底家、四子沙龍(約哈斯)(代上3:15)。
B. 登基:約雅敬年25歲登基,作王11年(5)。(主前609-598年)
E. 昏庸:
(1)進貢徵稅:爲向埃及法老尼哥進貢,徵稅令人厭惡(王下23:35)。
(2)貪圖享樂:耗費國孥,勞役百姓,為自己建造樓房,遭耶利米輕視,宣告他將被埋葬,好像埋驢一樣(耶22:13-19)。
(3)逃避審判:約雅敬割斷、燒毀耶利米按神的吩咐寫成的書卷,以爲可以减輕審判(耶36:23)。
F. 被擄:「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上來攻擊他,用銅鍊鎖著他,要將他帶到巴比倫去」(6)。
G. 掠奪:「…又將耶和華殿裏的器皿帶到巴比倫,放在他神的廟裏(或譯:自己的宮裏)」(7)。
A. 主前609-605年,向埃及進貢(王下23:35)。
「用銅鍊鎖著他,要將他帶到巴比倫去…器皿帶到巴比倫…」(6-7)。
A. 毫無機會?並非沒有,神給機會,但悖逆之心,拒絕改變。
B. 不肯赦免?「要將他們從自己面前趕出,是因瑪拿西所犯的一切罪,又因他流無辜人的血,充滿了耶路撒冷,耶和華決不肯赦免」(王下24:3-4),強調神的痛心難過。
C. 神的期待:若聽先知警告,秉公行義,不至毀滅(耶22:3-5),離開惡道,機會仍在(耶26:3)。
D. 一意孤行:忽視先知警告,懲罰必然臨到(王下24:2-4)。
E. 先知預言:哈巴谷宣講神要藉巴比倫審判猶大(哈1:6,2:4-6)。
F. 悲慘結局:主前598年,約雅敬第11年,巴比倫聯軍攻陷耶路撒冷,人員/財物被擄掠(6-7)。
A. 登基:18歲登基(王下24:8)(9,8歲登基應為誤抄),作王3個月零10天(9)。(主前598-597年)
C. 母親:尼護施他,是耶路撒冷人以利拿單的女兒(王下24:8)。
D. 評語:「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9、王下24:9),是個壞王。
E. 圍城: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親征(王下24:11)。
F. 時間:「那時是巴比倫王第八年」(12),尼布甲尼撒於605年繼位,第八年應是主前598年。
(1)主前598年12月,尼布甲尼撒親征,同一個月內約雅敬過世。
(2)主前597年3月15日,佔領耶路撒冷,約雅斤被擄(王下24:12)。(巴比倫年鑒也有記載)
「過了一年,尼布甲尼撒差遣人將約雅斤和耶和華殿裏各樣寶貴的器皿帶到巴比倫」(10)。
A. 擄掠寶物:「巴比倫王將耶和華殿和王宮裏的寶物都拿去了」(王下24:13)。
B. 毀壞聖器:「將以色列王所羅門所造耶和華殿裏的金器都毀壞了」(王下24:13)。
C. 百姓被擄:將王室(約雅斤、王母、後妃、太監)、領袖(官員、首領、勇士)、專業人士(木匠、鐵匠)、耶路撒冷的百姓,全擄去巴比倫(王下24:14-16)。(把有能力或組織叛亂的人都帶走)
E. 留下窮人:「除了國中極貧窮的人以外、沒有剩下的」(王下24:14)。
A. 預言應驗:先知耶利米說「他後裔中再無一人得亨通,能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猶大」(耶22:24-30)。
B. 歷史證據:巴比倫泥版證明約雅斤住在巴比倫,他的家庭和五個兒子,得到油及穀的供應(王下25:29-30)。
C. 地位提升:巴比倫的石碑指出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改變父親尼布甲尼撒的政策,以寬大對待約雅斤,釋放他出監(王下25:27)。(被擄後37年,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元年…,主後562年)
(1)列王紀:以猶大滅亡、黑暗痛苦結束,但巴比倫王恩待約雅斤,掌權保守大衛後裔沒有斷絕。
(2)歷代志:雖國破家亡、被擄異鄉,但上帝掌權感動波斯王,下詔促成歸回、重建聖殿(22-23)。
E. 神是希望:猶大雖亡,上帝仍在,仍有復興的希望。即使淪落巴比倫,神仍保護看顧。
F. 救恩傳承:大衛後裔、彌賽亞的應許,由被擄的約雅斤傳承(太1:12耶哥尼雅即約雅斤)。
A. 順序: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他利雅—約阿施—亞瑪謝—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瑪拿西—亞捫—約西亞—約哈斯—約雅敬—約雅斤—西底家。
B. 登基:西底家,是約西亞王第三子,21歲登基,作王11年(11)。(主前597-586年)
D. 母親:哈慕她,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兒(王下24:18)。(是約哈斯王的胞兄)
F. 結局:「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在耶路撒冷和猶大發作,以致將人民從自己面前趕出」(王下24:20,耶52:3)。
A. 才能之士被擄:巴比倫王抓走王室、官員、領袖、將領、專才等,留下貧窮沒有才幹的人。
B. 不被尊重認同:西底家是巴比倫王所立,並不被百姓認同,國內無法團結合一。
C. 强烈份子主導:身邊參謀極力慫恿背叛巴比倫,逼西底家向埃及求援,西底家受擺佈。
D. 假先知的誤導:假先知宣告說,神已經粉碎巴比倫的軛。在兩年內,猶大被擄的百姓要歸回(耶28:2-4)。
E. 不聽從真先知:耶利米駁斥假先知的虛假,並力勸百姓順服巴比倫管轄(耶27:1-22)。
F. 巴比倫的威脅:此時,最大的威脅還是來自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
A. 不順服神:「他卻背叛,強項硬心,不歸服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13)。
B. 效法外邦:「眾祭司長和百姓也大大犯罪,效法外邦人一切可憎的事」(14)。
C. 污穢聖殿:「眾祭司長和百姓…污穢耶和華在耶路撒冷分別為聖的殿」(14)。
D. 藐視先知:「他們卻嘻笑上帝的使者,藐視祂的言語,譏誚祂的先知」(16)。
E. 讓神傷心:「上帝因為愛惜自己的民和祂的居所,從早起來差遣使者去警戒他們,他們卻…」(15-16)。
F. 自作自受:「…以致耶和華的忿怒向他的百姓發作,無法可救」(16)。
先知耶利米疾聲呼籲,但被嘻笑、藐視、譏笑(16)。
A. 勸降服巴比倫:「上帝說:你若出去歸降巴比倫王的首領,你的命就必存活,這城也不致被火焚燒,你和你的全家都必存活」(耶38:17)。
B. 預言埃及必敗:「上帝如此說:…那出來幫助你們法老的軍隊必回埃及本國去」(耶37:7)。
C. 攻陷耶路撒冷:「迦勒底人必再來攻打這城,並要攻取,用火焚燒」(耶37:8)。
D. 莫聽信假先知:「耶和華如此說,你們不要自欺說,迦勒底人必定離開我們,因為他們必不離開」(耶37:9)。
E. 全民不聽勸告:「但西底家和他的臣僕,並國中的百姓,都不聽從耶和華藉先知耶利米所說的話」(耶37:2)。
F. 先知預言應驗: 主前586年耶路撒冷被攻取,西底家被擄至巴比倫,先知預言應驗。
先知耶利米在同胞手中受苦:
A. 被監禁:耶利米預言巴比倫必速速來到,卻被毆打、監禁(耶37:14-16)。
B. 得自由:西底家前往探望,恢復其自由,安排住在護衛兵的院中(耶37:17-21)。
C. 受逼迫:衆首領不滿,要求王處死先知(耶38:1-4)。
D. 再監禁:王軟弱無力,被迫交人,眾首領强制囚禁他在一個淤泥的水槽中(耶38:5-6)。
E. 獲解救:王派臣僕以伯米勒速帶30人,用繩拉出、解救他,仍住護衛兵的院中(耶38:7-13)。
F. 繼續傳:耶利米不顧迫害,仍忠心傳達神警告的信息:「…你若出去歸降巴比倫王的首領,你的命就必存活,這城也不致被火焚燒,你和你的全家都必存活…」(耶38:17-18)。
A. 城被攻陷:主前586年,西底家第11年,巴比倫王攻陷耶路撒冷,猶大滅亡。
B. 國王被擄:王子被殺、西底家被挖出眼睛,擄至巴比倫(王下25:5-7)。
C. 被殺被擄:「在聖殿裏用刀殺了他們的壯丁,不憐恤他們的少男處女、老人白叟」(17、20)。
D. 奪取寶物:拆毀、搬走聖殿和王宮一切的金銀銅器和寶物(18,王下25:13-17)。
E. 毀壞聖殿:將聖殿、王宮、和大戶房屋燒毀(19,王下25:9)。
F. 拆除城牆:拆除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19)。
G. 擄走百姓:擄走投降的和專業人員,至巴比倫作僕婢(20,王下25:11)。
H. 安置窮人:沒有一技之長的人被留下來修理葡萄園和種田(王下25:12)。(釀酒供應巴比倫軍隊)
J. 傀儡政權:猶大成爲巴比倫帝國的一省,基大利被立爲傀儡省長(王下25:22-24)。
K. 一團混亂:省長基大利被以實瑪利所殺,怕巴比倫報復,許多人逃往埃及(王下25:25-26)。
L. 等待歸回:「…直到波斯國興起來,這就應驗耶和華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地享受安息;因為地土荒涼便守安息,直滿了七十年」(20-21)。
16. 洗劫一空
「將上帝殿裏的大小器皿與耶和華殿裏的財寶,並王和眾首領的財寶,都帶到巴比倫去」(18)。
A. 打碎:將銅柱、銅盆(含座)和銅海(含12隻銅牛),打碎帶走(王下25:13,耶52:17)。
B. 銅柱:高18肘,厚四指,是空的,圍12肘(17,耶52:21-23)。
C. 極多:「這一切的銅,多得無法可稱」(王下25:16,耶52:20)。
D. 器皿:帶走鍋、鏟子、蠟剪、盤子、調羹、火鼎、碗、杯、盆、燈臺、調羹、爵…一切金器、銀器和銅器,只要值錢都帶走(王下25:14-15,耶52:18-19)。
17. 毀殿拆牆
A. 時間:「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王下25:8)、「十九年五月初十日」(耶52:12),主前586年。
B. 領軍:「護衛長尼布撒拉旦來到耶路撒冷」(王下25:8,耶52:12)。
C. 奪取:先奪取值錢寶物,再焚燬聖殿、宮殿、拆毀城牆(18-19)。
D. 焚燬:「用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又焚燒耶路撒冷的房屋,就是各大戶家的房屋」(王下25:9,耶52:13)。
E. 拆牆:「跟從護衛長迦勒底的全軍就拆毀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王下25:10,耶52:14),「…察看耶路撒冷的城牆,見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尼2:13)。
A. 主前606年,約雅敬第3年,但以理等被擄(但1:1,王下24:1-2)。
B. 主前597年,約雅斤時代,至少兩萬人被擄,包括以西結(王下24:10-16)。
C. 主前586年,西底家時代,聖殿被毀,人員被擄(17-20,耶52:30)。
A. 主前536年,波斯王古列元年,省長所羅巴伯和大祭司耶書亞帶領約五萬人歸回,重建聖殿(該1:1,拉2章)。
B. 主前456年,波斯亞達薛西王7年,以斯拉率領二千多人歸回,重建聖民(拉7-8章)。
C. 主前443年,波斯亞達薛西王20年,省長尼希米帶領歸回,人數不詳,但有武裝衛隊,重修聖城(尼2章)。
D. 被擄七十年歸回之算法有二:
(1)主前606-536年,聖民被擄到歸回。
(2)主前586-516年,聖殿被毀到建立。
A. 神的時候:「波斯王古列元年…」(22),耐心等候,時間在神手中。(主前536年)
C. 神的掌權:「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22),重建家園。
D. 不可思議:「波斯王古列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上帝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23),出自外邦君王之口,真難以置信。
E. 呼籲建殿:「你們中間凡作祂子民的,可以上去,願耶和華-他的上帝與他同在」(23)。
F. 神的同在:希伯來文舊約聖經最後一卷為「歷代志」,而最後一節「願耶和華-他的上帝與他同在」(23),神透過外邦君王,對我們呼籲:無論環境如何,信靠上帝,祂不離不棄,必與我們同在。
神阿,願您在紛亂不安的年代,賜下真光,帶來屬天平安。奉主耶穌的名求,阿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