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7
02/27 以斯拉記第02章 靈修筆記
(2021年 一起渴慕親近神) (圖片借用)
02/27忠勇靈修 以斯拉記第02章
■靈修筆記
1. 三次歸回
A. 主前538年,由所羅巴伯、耶書亞率領(但1-6章、哈該書、撒迦利亞書)。
B. 主前458年,由以斯拉率領(但7-10章)。
C. 主前445年,由尼希米率領(尼2:1-6)。
2. 本章大綱
A. 領袖:被擄歸回者的領導團隊(1-2)。
B. 家族:各家族歸回的人數(3-20),18個家族,共15,604人。
C. 城邑:各城邑歸回的人數(21-35),來自21個猶大和便雅憫的城邑,共8,540人。
D. 祭司:歸回的祭司人數(36-39),共4,289人。
E. 利未人:歸回的利未人(40-42),共341人。
F. 殿役:歸回的殿役(尼提寧)家族(43-54),共35族。
G. 奴僕:所羅門僕人的後裔(55-58),與殿役合計392人。
H. 不詳:種族和家譜不明者(59-63)。
I. 總數:歸回人數總計(64-65)。
J. 末記:負重牲口數量、帶回禮物(金銀、禮服)、住處(66-70)。
3. 領導團隊
「他們是同所羅巴伯、耶書亞、尼希米、西萊雅、利來雅、末底改、必珊、米斯拔、比革瓦伊、利宏、巴拿回來的」(2)。
A. 人數:本節列名11位,但尼7:7列出12位,少了拿哈瑪尼。(12位的可能性高)
B. 領袖:所羅巴伯(省長)、耶書亞(大祭司)(該1:1)。
C. 人名:
(1)耶書亞:在哈該書和撒迦利亞書都稱「約書亞」,為同一人。
(2)尼希米:非80年後歸回,亞達薛西王時代的酒政尼希米。
(3)末底改:並非仍居住外邦,在以斯帖記中的末底改。
4. 所羅巴伯
A. 出生:所羅巴伯名字為「在巴比倫生的」。沒看過聖殿,但有感動、使命與負擔。
B. 名字:設巴薩可能是他的巴比倫名。猶太人流落異邦,常用非猶太名(但1:7 但以理又名伯提沙薩)。
C. 家譜:約雅敬—約雅斤—撒拉鐵—所羅巴伯(太1:12,代上3:17-19)。
D. 父親:生父毗大雅可能早逝,由兄長撒拉鐵收養了所羅巴伯。聖經多指他是撒拉鐵的兒子(拉3:8、5:2,尼12:1,該1:1)。
E. 領袖:他是約雅斤的孫子、猶大的首領(拉1:8)。
F. 省長:奉王命帶領第一次歸回(人員、牲口、器皿、禮物),並擔任猶大省長(該2:21)。
G. 考驗:重建聖殿工程艱鉅、仇敵干擾,被迫停工,但先知鼓勵,眾志成城,終於完成(拉4-6章)。
H. 肯定:他被聖靈充滿(亞4:6-9),是剛強有為的屬靈領袖。有人稱重建後的聖殿為「所羅巴伯的聖殿」。
5. 祭司歸回
A. 祭司:以斯拉記的重點:聖民歸回重建聖殿,因此祭司的歸回相當重要。
B. 人數:祭司歸回總人數為4,289人,約佔歸回者人數的1/10。
C. 大祭司:耶書亞為大祭司(該1:1)。
D. 任命:「直到有用烏陵和土明決疑的祭司興起來」(63),歸回初期,耶書亞並非大祭司,但在大利烏王第二年前,他已被授命成為大祭司。
E. 班次:祭司班次有24班(代上24:18),本次歸回的祭司僅有4個班次(36-39)。
6. 利未支派
A. 獻祭:只有兩個家族共74人願意歸回,或因職務瑣碎、地位不高(40)。(這耶書亞並非大祭司耶書亞)
B. 歌唱:亞薩的子孫有128人歸回(41)。負責聖殿音樂事奉。
C. 守門:有六個班次,共139人歸回(42)。(代上23:5,大衛時期守門的有四千多人)
7. 殿役/僕人
A. 尼提寧:應是外族戰俘的後代(書9:22-23,拉8:20),受利未人管轄在聖殿服事,擔任較辛苦的殿役。
B. 所羅門僕人:也是外族的後裔,於王宮服事(撒下12:26-31,王上9:15、20-21)。
C. 人數:尼提寧有35族(43-54),「尼提寧和所羅門僕人的後裔共392名」(58)。
D. 粗低工作:這些外族後裔「願意歸回」,擔任粗重苦差事,令人感動。
E. 願做的心:身份不分貴賤,只要自潔、甘心樂意,都可以事奉神,參與聖殿重建。
8. 重視家譜
A. 太過繁瑣?詳細記錄各家族人名,太過冗長?何不一筆帶過?絕對有重要啟示。
B. 支派/宗族:各支派、宗族,居住區域/產業/權益不同,但神同樣照顧。
C. 家族觀念:猶太人的家族觀念濃厚,說明代代傳承的重要。
D. 不被遺忘:雖被擄身居異鄉70載,上帝不會忘記祂的百姓。
E. 譜系不明:將無法歸類、確認宗族譜系者特別標示,看出猶太人家族譜系之重要(59-63)。
F. 不能服事:祭司中無法確認譜系,「算為不潔,不准供祭司的職任…不可吃至聖的物」(62-63)。
9. 甘心奉獻
A. 甘心樂意:「有些族長到了耶路撒冷耶和華殿的地方,便為上帝的殿甘心獻上禮物…」(68)。
B. 為神的殿:不是為人而做,乃為主做,是為上帝的殿而獻。
C. 先獻身心:旅程四個月,距離約1350公里,充滿挑戰,但為主甘心擺上。
D. 專款專用:「便為上帝的殿甘心獻上禮物,要重新建造」(68),指定奉獻,專款使用。
E. 量力奉獻:「他們量力捐入工程庫的金子…銀子…並祭司的禮服…」(69)。
10. 預言應驗
A. 被擄歸回:「於是祭司、利未人、民中的一些人…並以色列眾人,各住在自己的城裏」(70)。
B. 立約的神:耶利米先知的預言實現,被擄之民各歸各城,真的歸回。
C. 特殊情況:此時耶路撒冷或許殘破不堪,甚至難以居住。領袖、祭司和利未人住耶路撒冷,餘回各城居住(1)。
D. 聖殿重建:「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神給所羅巴伯的應許也必會成就。
■回應
神阿,榮耀、智慧和能力都屬乎您,願您賜恩,使人經歷您的能力/作為。奉主耶穌的名求,阿門。
02/27忠勇靈修 以斯拉記第02章
■靈修筆記
1. 三次歸回
A. 主前538年,由所羅巴伯、耶書亞率領(但1-6章、哈該書、撒迦利亞書)。
B. 主前458年,由以斯拉率領(但7-10章)。
C. 主前445年,由尼希米率領(尼2:1-6)。
A. 領袖:被擄歸回者的領導團隊(1-2)。
B. 家族:各家族歸回的人數(3-20),18個家族,共15,604人。
C. 城邑:各城邑歸回的人數(21-35),來自21個猶大和便雅憫的城邑,共8,540人。
D. 祭司:歸回的祭司人數(36-39),共4,289人。
E. 利未人:歸回的利未人(40-42),共341人。
F. 殿役:歸回的殿役(尼提寧)家族(43-54),共35族。
G. 奴僕:所羅門僕人的後裔(55-58),與殿役合計392人。
H. 不詳:種族和家譜不明者(59-63)。
I. 總數:歸回人數總計(64-65)。
J. 末記:負重牲口數量、帶回禮物(金銀、禮服)、住處(66-70)。
「他們是同所羅巴伯、耶書亞、尼希米、西萊雅、利來雅、末底改、必珊、米斯拔、比革瓦伊、利宏、巴拿回來的」(2)。
A. 人數:本節列名11位,但尼7:7列出12位,少了拿哈瑪尼。(12位的可能性高)
C. 人名:
(1)耶書亞:在哈該書和撒迦利亞書都稱「約書亞」,為同一人。
(2)尼希米:非80年後歸回,亞達薛西王時代的酒政尼希米。
(3)末底改:並非仍居住外邦,在以斯帖記中的末底改。
A. 出生:所羅巴伯名字為「在巴比倫生的」。沒看過聖殿,但有感動、使命與負擔。
B. 名字:設巴薩可能是他的巴比倫名。猶太人流落異邦,常用非猶太名(但1:7 但以理又名伯提沙薩)。
C. 家譜:約雅敬—約雅斤—撒拉鐵—所羅巴伯(太1:12,代上3:17-19)。
D. 父親:生父毗大雅可能早逝,由兄長撒拉鐵收養了所羅巴伯。聖經多指他是撒拉鐵的兒子(拉3:8、5:2,尼12:1,該1:1)。
E. 領袖:他是約雅斤的孫子、猶大的首領(拉1:8)。
F. 省長:奉王命帶領第一次歸回(人員、牲口、器皿、禮物),並擔任猶大省長(該2:21)。
G. 考驗:重建聖殿工程艱鉅、仇敵干擾,被迫停工,但先知鼓勵,眾志成城,終於完成(拉4-6章)。
H. 肯定:他被聖靈充滿(亞4:6-9),是剛強有為的屬靈領袖。有人稱重建後的聖殿為「所羅巴伯的聖殿」。
A. 祭司:以斯拉記的重點:聖民歸回重建聖殿,因此祭司的歸回相當重要。
B. 人數:祭司歸回總人數為4,289人,約佔歸回者人數的1/10。
C. 大祭司:耶書亞為大祭司(該1:1)。
D. 任命:「直到有用烏陵和土明決疑的祭司興起來」(63),歸回初期,耶書亞並非大祭司,但在大利烏王第二年前,他已被授命成為大祭司。
E. 班次:祭司班次有24班(代上24:18),本次歸回的祭司僅有4個班次(36-39)。
A. 獻祭:只有兩個家族共74人願意歸回,或因職務瑣碎、地位不高(40)。(這耶書亞並非大祭司耶書亞)
C. 守門:有六個班次,共139人歸回(42)。(代上23:5,大衛時期守門的有四千多人)
A. 尼提寧:應是外族戰俘的後代(書9:22-23,拉8:20),受利未人管轄在聖殿服事,擔任較辛苦的殿役。
B. 所羅門僕人:也是外族的後裔,於王宮服事(撒下12:26-31,王上9:15、20-21)。
C. 人數:尼提寧有35族(43-54),「尼提寧和所羅門僕人的後裔共392名」(58)。
D. 粗低工作:這些外族後裔「願意歸回」,擔任粗重苦差事,令人感動。
E. 願做的心:身份不分貴賤,只要自潔、甘心樂意,都可以事奉神,參與聖殿重建。
A. 太過繁瑣?詳細記錄各家族人名,太過冗長?何不一筆帶過?絕對有重要啟示。
B. 支派/宗族:各支派、宗族,居住區域/產業/權益不同,但神同樣照顧。
C. 家族觀念:猶太人的家族觀念濃厚,說明代代傳承的重要。
D. 不被遺忘:雖被擄身居異鄉70載,上帝不會忘記祂的百姓。
E. 譜系不明:將無法歸類、確認宗族譜系者特別標示,看出猶太人家族譜系之重要(59-63)。
F. 不能服事:祭司中無法確認譜系,「算為不潔,不准供祭司的職任…不可吃至聖的物」(62-63)。
A. 甘心樂意:「有些族長到了耶路撒冷耶和華殿的地方,便為上帝的殿甘心獻上禮物…」(68)。
B. 為神的殿:不是為人而做,乃為主做,是為上帝的殿而獻。
C. 先獻身心:旅程四個月,距離約1350公里,充滿挑戰,但為主甘心擺上。
D. 專款專用:「便為上帝的殿甘心獻上禮物,要重新建造」(68),指定奉獻,專款使用。
E. 量力奉獻:「他們量力捐入工程庫的金子…銀子…並祭司的禮服…」(69)。
A. 被擄歸回:「於是祭司、利未人、民中的一些人…並以色列眾人,各住在自己的城裏」(70)。
B. 立約的神:耶利米先知的預言實現,被擄之民各歸各城,真的歸回。
C. 特殊情況:此時耶路撒冷或許殘破不堪,甚至難以居住。領袖、祭司和利未人住耶路撒冷,餘回各城居住(1)。
神阿,榮耀、智慧和能力都屬乎您,願您賜恩,使人經歷您的能力/作為。奉主耶穌的名求,阿門。
2021-02-26
02/26 以斯拉記第01章 靈修筆記
02/26忠勇靈修 以斯拉記第01章
■靈修筆記
1. 歸回重建
A. 三卷歷史書: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
B. 三卷先知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
C. 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講被擄歸回的猶太人,以斯帖記敘述被擄未歸的猶太人。
2. 以斯拉記
A. 兩位領袖:所羅巴伯(1-6章)、以斯拉(7-10章)。
B. 兩段歷史:以斯拉記兼記兩段歷史,尼希米記只記第二段歷史,以斯帖記敘述猶大子民在國外的歷史。
C. 兩次歸回:
(1)所羅巴伯帶領歸回(主前538年):被擄歸回(1-2章)、聖殿重建(3-6章)。
(2)以斯拉帶領歸回(主前458年):被擄歸回(7-8章)、屬靈歸正(9-10章)。(80年後)
D. 重點信息:不是聖殿重建完成,而是上帝與子民之間「約」的延續。
3. 古列大帝
「波斯王古列元年」(1)。
A. 亞述:主前722年滅以色列,605年被巴比倫所滅。(612年撤出尼尼微;610年撤出哈蘭)
B. 巴比倫:主前586年滅猶大,539年被瑪代波斯所滅。(新巴比倫帝國約87年,主前625-539)
C. 古列:主前559年繼承父親剛比西斯一世的王位,在20年間將以攔逐漸擴大,囊括瑪代、波斯、呂底亞,最後於539年征服巴比倫,成為大帝國。(據說其母親乃瑪代王的女兒)
D.
D. 古列元年:指波斯取得巴比倫原在巴勒斯坦控制權的第一年。(這是猶大滅亡後第47年)
E. 移民政策:與亞述和巴比倫不同,允許重返歸國。
F. 懷柔政策:允許各國帶回神像,重建聖所。猶太人沒有神像,帶回聖殿器皿(拉1:7-11)。
4. 波斯諸王
A. 古列(Cyrus II,主前539-530年):又譯塞魯士、居魯士,他容許猶太人和其他被擄者重歸故土。
B. 剛比西斯(Cambyses II,主前529-522年):把波斯的勢力擴展至埃及。
C. 大利烏一世(Darius I,主前522-486年):又譯大流士,他允許繼續重建聖殿(拉6:1-8)。
D. 亞哈隨魯王(Ahasuerus I,主前485-465年):又譯薛西斯一世,是以斯帖時代的波斯王。
E. 亞達薛西一世(Artaxexes I,主前464-424年):曾因猶大仇敵的控告,禁修耶路撒冷城牆(拉4:7-23)。但在以斯拉、尼希米時期,卻又允許歸回、教導律法,並重建城牆。
F. 大利烏二世 (Darius II,公元前424-405)。
G. 亞達薛西二世(Artaxexes II,公元前405-358)。
H. 亞達薛西三世(Artaxexes III,公元前358-338年)。
I. 亞達薛西四世(Artaxexes IV,公元前358-336年)。
J. 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主前336-330年)。
5. 亞歷山大
A. 繼承父業:主前356年出生,20歲時父親被刺殺後,繼承馬其頓王位(主前336年)。
B. 征戰四方:從希臘、小亞細亞、埃及、波斯、兩河流域、阿富汗以及印度西北部。
C. 希臘帝國:主前330年征服波斯(大流士三世),疆土從亞得里亞海直至印度邊界。
D. 因病過世:主前323年,亞歷山大年33歲,因病過世於巴比倫。
6. 天上的神
古列說「耶和華天上的上帝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為祂建造殿宇」(2)
A. 經文重複:代下36:22-23與拉1:1-3一樣,作者同為以斯拉。
B. 相信上帝?古列認為各族的神都賜福他,所以下令允許自治、尊重宗教、重建聖殿/神廟。
C. 多神主義:古列認為若善待各國百姓,各國神明會繼續賜福他。
D. 聖經預言:猶太史家約瑟夫認為,古列發現賽44:28的預言後,有敬畏神的心,願意成就。
E. 神的掌權:上帝知道古列的個性,用以成就救贖/歸回的旨意。
7. 同心建造
A. 君王呼籲:「在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重建…以色列上帝的殿」(3),還是外邦君王呢!
B. 加上祝福:「願上帝與這人同在」(3)。
C. 後方支援:「凡剩下的人,無論寄居何處,那地的人要用金銀、財物、牲畜幫助他」(4)。
D. 加上禮物:「另外也要為耶路撒冷上帝的殿甘心獻上禮物」(4),不單供應需要,還要預備獻殿禮。
E. 聖靈感動:「就激動波斯王塞魯士的心」(1),「就是一切被上帝激動他心的人」(5)。
F. 付出行動:猶大和便雅憫的族長、祭司、利未人起身前往。不能去的也主動奉獻財物、幫助/堅固他們的手(5-6)。
G. 讚賞喝采: 猶大、便雅憫和利未三個支派,勇於回應、接受挑戰,值得讚賞喝采。
8. 歸還器皿
「金銀器皿共有5400件,被擄的人從巴比倫上耶路撒冷的時候,設巴薩將這一切都帶上來」(11)。
A. 掠奪:聖殿的器皿,被尼布甲尼撒掠奪,放在巴比倫神廟中(7)。
B. 保存:「波斯王古列派庫官米提利達將這器皿拿出來」(8),戰亂中奇妙被保存、專人管理。
C. 數量:「金盤30個,銀盤1000個,刀29把,金碗30個,銀碗之次的410個,別樣的器皿1000件。金銀器皿共有5400件」(9-11)。重要的器皿有2499件,總數共5400件。
D. 歸還:透過被擄歸回耶路撒冷時,交由猶大首領設巴薩負責帶回(8、11)。
9. 信心考驗
A. 歸回有望?耶利米先知預言被擄70年後歸回(耶25:11-12),一天天過去,信心會動搖嗎?
B. 歸回算法:(1)主前606-536年,聖民被擄到歸回。(2)主前586-516年,聖殿被毀到建立。
C. 哪個容易?(1)回應呼籲,勇敢回鄉參與聖殿重建?(2)留在異鄉,奉獻支援的人?
D. 信心考驗:其實「去」「留」之間都是考驗,但別忘記上帝的恩典,祂已開路,也必成全。
10. 長壽先知
A. 被擄時間:但以理被擄(但1:1,王下24:1-7),在約雅敬第3年,主前606年。
B.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派但以理管理巴比倫全省,立為總理(但2:48)。
C. 波斯帝國:「到古列王元年,但以理還在」(但1:21),主前539年。
D. 大利烏王:「但以理當大利烏王在位的時候和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時候,大享亨通」(但6:28),第一年是主前522年。
E. 長壽先知:估計此時的但以理應近百歲高齡,是長壽先知。
■回應
神阿,願您重建我的生命,賜下儆醒、盼望、動力服事您。奉主耶穌的名求,阿門。
■靈修筆記
1. 歸回重建
A. 三卷歷史書: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
B. 三卷先知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
C. 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講被擄歸回的猶太人,以斯帖記敘述被擄未歸的猶太人。
A. 兩位領袖:所羅巴伯(1-6章)、以斯拉(7-10章)。
B. 兩段歷史:以斯拉記兼記兩段歷史,尼希米記只記第二段歷史,以斯帖記敘述猶大子民在國外的歷史。
C. 兩次歸回:
(1)所羅巴伯帶領歸回(主前538年):被擄歸回(1-2章)、聖殿重建(3-6章)。
(2)以斯拉帶領歸回(主前458年):被擄歸回(7-8章)、屬靈歸正(9-10章)。(80年後)
「波斯王古列元年」(1)。
A. 亞述:主前722年滅以色列,605年被巴比倫所滅。(612年撤出尼尼微;610年撤出哈蘭)
D.
D. 古列元年:指波斯取得巴比倫原在巴勒斯坦控制權的第一年。(這是猶大滅亡後第47年)
E. 移民政策:與亞述和巴比倫不同,允許重返歸國。
F. 懷柔政策:允許各國帶回神像,重建聖所。猶太人沒有神像,帶回聖殿器皿(拉1:7-11)。
A. 古列(Cyrus II,主前539-530年):又譯塞魯士、居魯士,他容許猶太人和其他被擄者重歸故土。
B. 剛比西斯(Cambyses II,主前529-522年):把波斯的勢力擴展至埃及。
C. 大利烏一世(Darius I,主前522-486年):又譯大流士,他允許繼續重建聖殿(拉6:1-8)。
D. 亞哈隨魯王(Ahasuerus I,主前485-465年):又譯薛西斯一世,是以斯帖時代的波斯王。
E. 亞達薛西一世(Artaxexes I,主前464-424年):曾因猶大仇敵的控告,禁修耶路撒冷城牆(拉4:7-23)。但在以斯拉、尼希米時期,卻又允許歸回、教導律法,並重建城牆。
F. 大利烏二世 (Darius II,公元前424-405)。
G. 亞達薛西二世(Artaxexes II,公元前405-358)。
H. 亞達薛西三世(Artaxexes III,公元前358-338年)。
I. 亞達薛西四世(Artaxexes IV,公元前358-336年)。
J. 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主前336-330年)。
A. 繼承父業:主前356年出生,20歲時父親被刺殺後,繼承馬其頓王位(主前336年)。
B. 征戰四方:從希臘、小亞細亞、埃及、波斯、兩河流域、阿富汗以及印度西北部。
C. 希臘帝國:主前330年征服波斯(大流士三世),疆土從亞得里亞海直至印度邊界。
D. 因病過世:主前323年,亞歷山大年33歲,因病過世於巴比倫。
古列說「耶和華天上的上帝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為祂建造殿宇」(2)
B. 相信上帝?古列認為各族的神都賜福他,所以下令允許自治、尊重宗教、重建聖殿/神廟。
C. 多神主義:古列認為若善待各國百姓,各國神明會繼續賜福他。
D. 聖經預言:猶太史家約瑟夫認為,古列發現賽44:28的預言後,有敬畏神的心,願意成就。
E. 神的掌權:上帝知道古列的個性,用以成就救贖/歸回的旨意。
A. 君王呼籲:「在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重建…以色列上帝的殿」(3),還是外邦君王呢!
B. 加上祝福:「願上帝與這人同在」(3)。
C. 後方支援:「凡剩下的人,無論寄居何處,那地的人要用金銀、財物、牲畜幫助他」(4)。
D. 加上禮物:「另外也要為耶路撒冷上帝的殿甘心獻上禮物」(4),不單供應需要,還要預備獻殿禮。
E. 聖靈感動:「就激動波斯王塞魯士的心」(1),「就是一切被上帝激動他心的人」(5)。
F. 付出行動:猶大和便雅憫的族長、祭司、利未人起身前往。不能去的也主動奉獻財物、幫助/堅固他們的手(5-6)。
G. 讚賞喝采: 猶大、便雅憫和利未三個支派,勇於回應、接受挑戰,值得讚賞喝采。
「金銀器皿共有5400件,被擄的人從巴比倫上耶路撒冷的時候,設巴薩將這一切都帶上來」(11)。
A. 掠奪:聖殿的器皿,被尼布甲尼撒掠奪,放在巴比倫神廟中(7)。
B. 保存:「波斯王古列派庫官米提利達將這器皿拿出來」(8),戰亂中奇妙被保存、專人管理。
C. 數量:「金盤30個,銀盤1000個,刀29把,金碗30個,銀碗之次的410個,別樣的器皿1000件。金銀器皿共有5400件」(9-11)。重要的器皿有2499件,總數共5400件。
D. 歸還:透過被擄歸回耶路撒冷時,交由猶大首領設巴薩負責帶回(8、11)。
A. 歸回有望?耶利米先知預言被擄70年後歸回(耶25:11-12),一天天過去,信心會動搖嗎?
B. 歸回算法:(1)主前606-536年,聖民被擄到歸回。(2)主前586-516年,聖殿被毀到建立。
C. 哪個容易?(1)回應呼籲,勇敢回鄉參與聖殿重建?(2)留在異鄉,奉獻支援的人?
D. 信心考驗:其實「去」「留」之間都是考驗,但別忘記上帝的恩典,祂已開路,也必成全。
A. 被擄時間:但以理被擄(但1:1,王下24:1-7),在約雅敬第3年,主前606年。
B.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派但以理管理巴比倫全省,立為總理(但2:48)。
C. 波斯帝國:「到古列王元年,但以理還在」(但1:21),主前539年。
D. 大利烏王:「但以理當大利烏王在位的時候和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時候,大享亨通」(但6:28),第一年是主前522年。
E. 長壽先知:估計此時的但以理應近百歲高齡,是長壽先知。
神阿,願您重建我的生命,賜下儆醒、盼望、動力服事您。奉主耶穌的名求,阿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