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書3章13-22節】
一、行善受苦(13-14)
1. 書信對象:彼得前書的收信對象主要是因信仰而受逼迫的信徒。
2. 前文提要:8-12節強調信徒生活的見證「要行善、追求和平」。
3. 應受敬重:「你們若是熱心行善,有誰害你們呢?」(13),一般情況下,當我們熱心/持續行善,人會敬重,絕不至於攻擊加害。
4. 特殊例外:「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14),即使因行善(包括堅持誠信/不做假帳/拒絕作弊)而受逼迫。
5. 內心平安:「…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14),即使因行善而受苦,也不要讓外在的威脅奪走內心的平安,不要懼怕苦難,因為敬畏神更為重要。
二、良心無虧(15-17)
1. 尊主為聖:「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15),敬畏神超過懼怕人,我們要將基督放在內心首位。
2. 信心盼望:「…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15),基督徒要有永生與復活的盼望。
3. 常作準備:「…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15),要時常做好準備,對神敬畏、對人尊敬,以柔和謙卑的態度回答。
4. 良心無虧:「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16),行事光明磊落、清白正直,不讓人抓到把柄,反贏得人的尊敬。
5. 甘心順服:「上帝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17),基督信仰的價值觀,是寧可因行善受苦,也不要因行惡而受苦。若出自神的旨意,我就歡喜接受、默然不語。
三、救恩之路(18)
1. 為罪受苦:「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18),舊約每年需獻祭一次,但基督受死一次完成且足夠。「為罪受苦」祂背負我們的罪債,獻上自己為贖罪祭,一次獻上,就成全救贖。
2. 完美代替:「…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18),義者耶穌全然無罪,代替不義的我們,這就是福音。
3. 打開恩門:「…為要引我們到上帝面前…」(18),耶穌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透過十架犧牲,開出一條又新又活的救恩道路,使原本因罪隔絕的人可以坦然來到神面前。
4. 死而復活:「按著肉體說,祂被治死;按著靈性說,祂復活了」(18),從人性角度,耶穌真的死了;從聖靈的角度,基督已經復活。死亡不是失敗,而是通向復活的途徑。
四、把握機會(19-20)
1. 困難經文:「祂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裏的靈聽」(19),這是聖經中很常被誤解的一段經文。常被誤解為「耶穌下到陰間傳福音給不信的靈魂,給他們最後選擇信耶穌得救的機會」,這是不正確的。
2. 陰間宣告:「傳道」也有「宣告」的意思。正解:耶穌死後,祂的靈魂下到陰間,祂向那在世不信者的靈魂,宣告祂死裡復活,證實福音的真實。
3. 寬容等待:「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上帝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方舟,藉著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人…」(20),神對人非常的寬容,給人很長的時間和機會選擇信主。
4. 把握機會:若按洪水時代的標準來看,今天這罪大惡極的世代早該毀滅,但神為何還不施行審判?神的憐憫寬容,希望更多人得著救恩。(但得救者仍是少數)
5. 搶救靈魂:基督徒要體會主的心,積極傳福音搶救靈魂;未信者當把握機會做出抉擇,因為救恩的門隨時會關上,就像方舟的門一關上,或是一旦離開世界,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五、榮耀掌權(21-22)
1. 洗禮除罪?「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藉著耶穌基督復活也拯救你們…」(21),水的洗禮是「血的洗禮」的預表,水的洗禮本身並無真正洗淨罪惡的果效;水的洗禮是預表潔淨,是藉由基督「血的洗禮」去完成。如何得著?藉「相信」去領受救恩。
2. 除罪功效:「…(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污穢,只求在上帝面前有無虧的良心」(21),透過洗禮帶來潔淨、領受救贖恩典,真正的目的是:讓我們來到神面前「良心無虧」。
3. 良心無虧?靠主耶穌的寶血,洗淨除去罪惡,除掉肉體的汙穢。使我們在神面前可以通過考驗,合乎神的標準。
4. 基督得勝:「耶穌已經進入天堂,在上帝的右邊;眾天使和有權柄的,並有能力的都服從了祂」(22),耶穌透過受苦/犧牲/死亡/復活,帶來真正的得勝,祂掌權做王。天上地下的權勢都要降服、靈界的權勢都要降服。(耶穌基督先受苦,後得榮耀)
(門諾會美崙教會8/10每日靈修)
一、行善受苦(13-14)
2. 前文提要:8-12節強調信徒生活的見證「要行善、追求和平」。
3. 應受敬重:「你們若是熱心行善,有誰害你們呢?」(13),一般情況下,當我們熱心/持續行善,人會敬重,絕不至於攻擊加害。
4. 特殊例外:「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14),即使因行善(包括堅持誠信/不做假帳/拒絕作弊)而受逼迫。
5. 內心平安:「…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14),即使因行善而受苦,也不要讓外在的威脅奪走內心的平安,不要懼怕苦難,因為敬畏神更為重要。
二、良心無虧(15-17)
2. 信心盼望:「…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15),基督徒要有永生與復活的盼望。
3. 常作準備:「…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15),要時常做好準備,對神敬畏、對人尊敬,以柔和謙卑的態度回答。
4. 良心無虧:「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16),行事光明磊落、清白正直,不讓人抓到把柄,反贏得人的尊敬。
5. 甘心順服:「上帝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17),基督信仰的價值觀,是寧可因行善受苦,也不要因行惡而受苦。若出自神的旨意,我就歡喜接受、默然不語。
三、救恩之路(18)
2. 完美代替:「…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18),義者耶穌全然無罪,代替不義的我們,這就是福音。
3. 打開恩門:「…為要引我們到上帝面前…」(18),耶穌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透過十架犧牲,開出一條又新又活的救恩道路,使原本因罪隔絕的人可以坦然來到神面前。
4. 死而復活:「按著肉體說,祂被治死;按著靈性說,祂復活了」(18),從人性角度,耶穌真的死了;從聖靈的角度,基督已經復活。死亡不是失敗,而是通向復活的途徑。
四、把握機會(19-20)
2. 陰間宣告:「傳道」也有「宣告」的意思。正解:耶穌死後,祂的靈魂下到陰間,祂向那在世不信者的靈魂,宣告祂死裡復活,證實福音的真實。
3. 寬容等待:「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上帝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方舟,藉著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人…」(20),神對人非常的寬容,給人很長的時間和機會選擇信主。
4. 把握機會:若按洪水時代的標準來看,今天這罪大惡極的世代早該毀滅,但神為何還不施行審判?神的憐憫寬容,希望更多人得著救恩。(但得救者仍是少數)
五、榮耀掌權(21-22)
2. 除罪功效:「…(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污穢,只求在上帝面前有無虧的良心」(21),透過洗禮帶來潔淨、領受救贖恩典,真正的目的是:讓我們來到神面前「良心無虧」。
3. 良心無虧?靠主耶穌的寶血,洗淨除去罪惡,除掉肉體的汙穢。使我們在神面前可以通過考驗,合乎神的標準。
4. 基督得勝:「耶穌已經進入天堂,在上帝的右邊;眾天使和有權柄的,並有能力的都服從了祂」(22),耶穌透過受苦/犧牲/死亡/復活,帶來真正的得勝,祂掌權做王。天上地下的權勢都要降服、靈界的權勢都要降服。(耶穌基督先受苦,後得榮耀)
(門諾會美崙教會8/10每日靈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